核能流言終結者維基
註冊
Advertisement

流言[]

1980年,原委會、台電在蘭嶼以興建魚罐頭工廠為名,興建核廢料儲存場

來源:呂建蒼。台灣核廢料問題台北環境(環保聯盟台北分會季刊),第15期。(中文)

破解[]

蘭嶼核廢料場興建工程告示牌

蘭嶼計畫碼頭及防波堤工程告示牌

從右圖中可以看出,當初工程告示牌上並沒有欺瞞民眾是興建罐頭工廠,而是明顯地標示出蘭嶼計畫與原能會的字樣。但字樣沒有寫核廢料貯存場,光是蘭嶼計畫四個字、加上當時民眾多不識原子能委員會,因此這樣的標示仍不夠清楚,會讓人以為是其他無關的計畫。

根據原能會官方的說法指出,貯存場建場之初,原能會對外行文,從未使用「罐頭工廠」乙詞,向行政院陳報及向台灣省政府、台東縣政府協調規劃貯存場時,均明確指出為闢建「蘭嶼國家放射性待處理物料貯存場」,此點可由當時的「施工規劃報告名稱」及「施工地點豎立的大型看板」作為佐證。外傳原能會當時假借「罐頭工廠」之名,蓄意欺騙蘭嶼民眾,實為以訛傳訛。[1]

立法院公報69卷73期委員會紀錄

立法院公報69卷73期委員會(民國69年)

關於原能會行文從未用罐頭工廠一事,我們可以從民國69年的立法院公報中得到佐證,文中明確指出在蘭嶼興建的是輻射廢棄物的陸儲場所。因此在蘭嶼興建核廢料儲存在,在政府部門間不是秘密,應該是不爭的事實。但對民眾說明時用什麼方式說?尚待進一步證據。

至於,蘭嶼居民是否得知該地興建的是核廢料儲存廠,也可以從當年的報紙中得到佐證。早在民國69年,也就是蘭嶼乾儲廠完工的前一年,聯合報即有標題為「放射性待處理物料將送蘭嶼貯存 -場地係岩石構造而且設備周全 對附近居民安全不致發生損害」的報導[2],可見當時興建蘭嶼貯存場是一件公開的事情,一般民眾可以從報紙上得知。然而蘭嶼島上的興建工事並非僅此一樁,蘭嶼居民恐難因為前一年的一篇報導就論斷該工程為核廢料貯存場。關鍵仍在主責單位及工程單位如何對蘭嶼居民說明。

另外,聯合報在民國71年5月的另一則報導則指出:

儲存場施工多年,當地人似乎一直不在意;但最近立法委員蔡讚雄在基隆跪地請願,要求台電的放射性廢料運送車不要經過基隆,突然給了他們頗大的震撼;蘭嶼的幾位外籍宗教界人士又灌輸他們「抗拒文明罪惡」的觀念,一種放射性將污染祖孫生存環境的恐懼氣氛,便在這塊小島上悄悄形成。[3]

聯合報的報導證明當時大家對核廢料的認知非常少,在資訊不對等的情形下,蘭嶼居民「被選擇」興建核廢料貯存場,顯有程序不正義的問題。遑論居民是否知道該處將興建核廢料貯存場。

2017年6月30日,總統府舉辦「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」第二次會議,政務委員林萬億針對「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設置真相調查」初步報告(報告傳送門:http://www.president.gov.tw/NEWS/21457 ),報告指出,當初核廢料貯存場設置在蘭嶼,是由原能會規畫,並由行政院兩任院長蔣經國、孫運璿核定,資料也顯示,61年至67年蘭嶼貯存場決策過程中,相關機關均以機密方式辦理本案,雅美/達悟族人應不知情。該報告指出:

  1. —64年間徵用蘭嶼島野銀段土地100公頃,補償地上作物,但過程中是否向雅美/達悟族人說明徵用用途,無資料可稽。
  2. —國際環境科學委員會65年3月9日函文,建議本案要嚴格保密,而該地區以「國防設施」或「軍事用地」為理由禁止居民靠近。
  3. —蘭嶼鄉公所於64至68年間業已知悉蘭嶼龍門地區將作為核廢料貯存場之用,惟公所及相關機關是否有向雅美/達悟族人說明則無資料可稽。
  4. —71年間貯存場建造完成後,陸續邀請蘭嶼國中國小校長、蘭嶼鄉長、秘書、村長、鄉代會主席、村里幹事、機關團體代表等人進入貯存場參觀。
  5. —另經比對工作小組委員提供之調查報告,訪談當時曾於蘭嶼貯存場進行建廠工作之雅美/達悟族人(多為野銀部落),均在開工後始接觸相關工程,未被告知該工程係興建核廢料貯存場。
  6. —後續尚待調查確認事項:相關單位是否刻意釋放不實訊息誤導當地居民,以隱瞞蘭嶼貯存場設置之情事。

注釋[]

  1. 蘭嶼貯存場安全管理說明。原能會。 [2014-03-10檢索](中文)
  2. 放射性待處理物料將送蘭嶼貯存 -場地係岩石構造而且設備周全 對附近居民安全不致發生損害, 聯合報, 1980-5-4
  3. 放射性廢料儲存蘭嶼 居民們感到驚訝恐懼 , 聯合報, 1982-5-4
Advertisement